
- 13 8 月, 2025
- AI.com.tw行銷部
- AI 專欄
過去一年,生成式 AI 讓各種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從寫作、圖片生成到會議紀錄、客服機器人都「AI 化」。ChatGPT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不只可以用來生成各種文本,還能協助寫腳本、歌曲、計畫並回答問題、摘要內容。它甚至具備長對話記憶、為不同用途撰寫文章、音樂與故事。Google 的 Gemini 則整合了搜尋、Gmail、Docs 等服務,能理解文字、圖片、程式碼等多種資訊形式。隨著產品不斷推陳出新,企業如果貿然導入多種工具,既難以整合又容易造成成本浪費。
本文針對 AI 工具介紹、評估與導入重點、各類工具功能表、部門應用建議、常見錯誤與整合策略 做出深入分析,最後推薦適合中大型企業的整合方案,幫助讀者從眾多選項中找到最合適的工具。
AI 工具已經成為企業標配?產業應用與趨勢
生成式 AI 不再只是試驗品,它在各種工作流程中發揮巨大作用:

行銷寫作與內容產製
例如 ChatGPT 能根據關鍵字快速產生文章、廣告標語或社群貼文,甚至可以幫助寫程式。Copy.ai 提供即時搜尋和彙整功能,讓行銷人員能依據趨勢產出文案並管理專案。
會議紀錄與知識管理
例如 Notion AI 會議筆記可自動轉錄會議內容、萃取重點與待辦事項,並直接整合到筆記工具。Fireflies.ai、Otter.ai 也能自動記錄會議並分析談話者、情緒等資訊。
客服與流程自動化
例如 Tidio 的 Lyro AI Agent 可回答常見問題並自動引導客戶下單或收集聯絡方式,支援多語系和多平台(網站、WhatsApp、Instagram)。它搭配 GPT‑4 的回覆助理和即時聊天功能,讓客服團隊在高品質回覆和機器人快速應答間無縫切換。
影像與影音創作
例如 Midjourney 和 Canva Magic Studio 能透過提示詞創造出藝術風格圖片或影片。Midjourney 的提示指令包含「subject(主題)+ style(風格)+ effect(效果)+ parameters(參數)」組合,支援設定長寬比例、排除元素、風格參數等。Runway ML 則提供影像去背、模糊人臉、文字轉影片等魔法功能,讓非專業者也能完成影片剪輯。
語言優化與翻譯
例如 Grammarly 利用 AI 檢查文法、句子結構及標點符號錯誤;它還提供字彙替換和可讀性提升,協助寫作者避免重複用詞並使句子更流暢。最新的 GrammarlyGo 能為句子產生新段落並調整語氣,甚至判斷文字是否由 AI 生成。
透過這些例子可以看到,AI 工具不再局限於某一職能,而是深入行銷、客服、人力資源、研發等各個部門。如果企業能善用這些工具提高效率,將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;但若選擇不當,則可能造成工作流程碎裂與成本增加。以下章節將討論導入 AI 工具時需要考量的要點與方法。
評估與導入 AI 工具的 5 大要點
挑選 AI 工具不能只看花俏功能,還要從多面向指標評估。以下列出五項最重要的考量並搭配案例說明:

支援中文與多語系
台灣企業常需要服務華語與外語客戶。評估與導入 AI 工具時需考量是否能處理繁體中文、英文及其他語言。例如 Gemini 提供多語言介面和資訊搜尋能力,Tidio 也支援多語系並提供雙向翻譯。
API 整合與現有工作流程相容性
工具必須能與現有 CRM、ERP 或雲端服務整合。例如 Poe 透過聚合多個 AI 模型讓使用者能自由切換並儲存對話紀錄。選擇具 API 的工具可降低導入門檻並方便建立自動化流程。
成本與效益評估
免費工具不一定最便宜。例如 Copy.ai 雖提供部分免費額度,但免費版只能生成 2,000 字;而 Jasper AI 需要付費才能使用,卻提供無限字數與團隊協作,更符合一般企業使用需求。因此應依據團隊產出量計算成本效益。
使用者學習曲線與團隊習慣
操作是不是簡單、行動裝置和電腦都能用嗎?例如 Canva Magic Studio 以拖拉方式完成設計;有些工具(如 Midjourney)則需學習提示語法。企業應考慮是否需要培訓課程。戰國策提供的 AI 內訓課程即是解方,可協助員工快速上手新工具。
安全性與資料隱私
資料在哪裡存放、是否符合個資法與 GDPR?例如 Canva Magic Studio 的「Canva Shield」提供管理員控制與隱私設定,企業帳號享有保障。導入時需評估工具的安全機制才能降低風險。
除此之外,也建議評估工具在偏誤修正(工具會不會常犯錯?如果有錯,它能不能快速修正或提供參考來源,讓你自己判斷真偽?)與持續更新(開發團隊會不會定期更新功能、修漏洞、跟上最新技術?不然再好的工具很快就落伍。)等方面表現。選擇 AI 工具就像採購 ERP 系統,需要全面考量而非只看行銷廣告。
常見 AI 工具類型與功能總整理
以下表格整理市場主流的 AI 工具,分類、特色與中文支援等,協助讀者快速比對(中文支援欄位使用 ✅ 表示支援、⚠️ 表示部分支援、❌ 表示不支援)。
工具名稱 | 類型 | 功能亮點 | 支援中文 | API/整合 |
---|---|---|---|---|
ChatGPT | 多功能語言模型 | 對話生成、摘要、改寫、程式協助、創作故事和歌曲 | ✅ | 高;可透過 API 整合自動化流程 |
Gemini | 多模態助手 | 可理解文字、圖片、音頻和程式碼;整合 Google 搜尋、Calendar、Docs 等 | ✅ | 高(Google 服務中整合) |
Notion AI | 文書/組織 | 會議錄音、轉錄、摘要 | ✅ | 中等,與 Notion 工作區整合 |
Copy.ai | 行銷內容產生 | 即時搜尋趨勢、專案管理 | ✅ | 高;適用於寫作流程 |
Jasper AI | 長文寫作 | 無限字數、30+ 語言、60+ 模板、品牌語調及團隊協作 | ✅ | 中等;提供 API |
Midjourney | 圖像生成 | 透過 prompt 產生風格圖片,支援設定長寬比、風格、混亂程度 | ⚠️ | 無;透過 Discord 使用 |
Runway ML | 影片編輯 | AI 去背、模糊人臉、背景替換、文字轉影片 | ⚠️ | 低;以平台操作為主 |
Fireflies.ai | 會議紀錄 | 自動錄音、轉錄、摘要,多平台整合並可分析情緒、發言者 | ✅ | 中等,與 Slack/Notion 等整合 |
Otter.ai | 語音轉錄 | 實時字幕、會議筆記及語音轉文字 | ✅ | 中等;與 Zoom 整合 |
Tidio | 客服機器人 | Lyro AI Agent 自動回答、產品推薦、跨平台客服、GPT‑4 回覆助理 | ✅ | 高;支援客服工具 API |
Grammarly | 語言優化 | 檢查文法、語調、字彙替換與可讀性;GrammarlyGo 生成段落並調整風格 | ✅ | 中;可於瀏覽器或 Word 中使用 |
Canva AI | 圖像/簡報生成 | Magic Write 根據樣本調整語調、Magic Design 直接轉換格式,還有 DALL‑E、Imagen 模型支援 | ✅ | 中等;與 Canva 平台整合 |
Poe (by Quora) | 聚合工具 | 整合 GPT‑4、Claude、Llama 等模型,介面可切換 AI 性格,提供免費與訂閱方案 | ✅ | 低;聊天內容留在平台 |
工具選擇的亮點解析
- ChatGPT:以自然對話和高彈性著稱,可協助客服編寫回覆、程式碼除錯或創造故事,是多功能的萬用工具。
- Gemini:整合 Google 生態系,對於已採用 Workspace 的企業特別有利,它能連動 Calendar 安排日程、在 Docs 中直接生成內容。
- Copy.ai/Jasper AI:主攻行銷文案與長文撰寫,提供模板、品牌語調設定和團隊協作功能,適合需要大量內容產製的行銷與內容部門。
- Midjourney/Runway ML:適合設計師、社群小編,需要視覺創意時可快速生成圖片或編輯影片;Midjourney 必須透過 Discord 操作,設置提示語法是必須學習的技能。
- Fireflies.ai/Otter.ai:專注會議紀錄與分析,能自動生成字幕,對於遠距協作與跨部門溝通非常有幫助。
- Tidio:整合客服機器人與即時聊天,支援多語系並可接入各種渠道,適合電商與售後服務單位;它還能自動判斷客戶意圖並導入客服人員。
- Grammarly/Canva AI:提升語言與設計品質的工具,前者校正文法、調整語氣,後者提供 Magic Write、Magic Design 等 AI 生成器
- Poe:作為 AI 聚合平台讓使用者體驗不同模型的特性,對需要比較多種模型效果的研究人員或開發者是方便的選擇。
AI 工具你該選哪一類?不同部門/需求的工具對應建議
不同部門在導入 AI 工具時,需求與優先考量大不相同。以下提供一張應用地圖,搭配建議工具:
需求情境 | 推薦工具 | 適用部門 |
---|---|---|
寫作/文案 | ChatGPT、Copy.ai、Jasper AI、Grammarly | 行銷部、內容編輯、社群經營 |
客服/流程自動化 | Tidio、Zendesk AI(可與 GPT 結合) | 客服中心、售後服務單位 |
圖像/設計 | Midjourney、Canva AI、Runway ML、Adobe Firefly | 設計部、社群行銷、小型品牌 |
會議紀錄/知識管理 | Fireflies.ai、Otter.ai、Notion AI、Gemini | 專案管理、管理層、多部門協作團隊 |
行銷整合應用 | ChatGPT、Gemini、Copy.ai | 行銷策略部、電商團隊、代理商 |
舉例來說,行銷團隊需要大量素材和創意,可先採用 ChatGPT 或 Copy.ai 生成文案,再利用 Canva AI 打造視覺圖文;客服單位則可從 Tidio 的 Lyro AI Agent 開始,減少重複回答工作並提升即時服務品質。如果公司主要使用 Google Workspace,Gemini 能自動摘要 Gmail、會議行程,提升跨部門協作效率。
不過,如果每個人都選不同工具,很容易造成工作流程碎裂,常見的狀況是不同部門自行嘗試工具,結果資料分散,缺乏共同標準。另需留意企業若無統一數據與流程管理,資料品質不佳也會導致 AI 回傳不準確的結果。

企業使用 AI 工具的整合策略
許多企業在使用 AI 時常過度依賴免費工具,導致成本增加,或是缺乏 AI 人才與教育。為了避免以上問題,可以考慮以下策略:

需求分析與流程梳理
先評估工作流程中哪些環節最需要自動化,再挑選能串接現有系統的工具。例如採用一個能用 API 串接 CRM 的客服機器人,而非多個獨立的聊天工具。
建立中心化的知識管理平台
將公司內部的知識、文件與數據集中管理,提供統一的訓練資料來源,減少重複與偏誤。可利用 Notion、Confluence 或自建平台來管理。
導入全方位整合方案
如果缺乏內部技術人員,可尋求專業服務。戰國策提供客製化 AI 系統,涵蓋知識管理、客服、數據分析與自動化,協助企業整合不同工具,並提供教育訓練與長期支援。這樣比使用多個分散工具更節省成本。
制定 AI 治理與安全機制
設立資料存取權限與審核流程,對機密資訊採取脫敏處理;選擇具備隱私保護與法規遵循的工具,例如 Canva 的 AI Shield 功能。
為什麼推薦戰國策的企業專屬 AI 系統?
面對工具百花齊放,許多企業因為缺乏整合經驗而不知如何落地。戰國策企業 AI 系統是專為台灣企業打造的整合方案,具有以下優勢:
- 量身訂製:依企業需求提供多語系客服、知識管理庫、行銷工具與流程自動化模組,並可與既有 CRM/ERP 系統串接。
- 專業顧問與教育訓練:團隊會協助企業分析痛點、設計導入流程、建立測試環境並提供員工培訓,避免因無經驗而亂選工具。
- 安全合規:遵循台灣個資法與國際規範,具備資料加密、權限控制與持續監控機制。
- 彈性擴充與更新:採用模組化架構,可依公司成長逐步增加功能,免除一次性大規模投資。
如果您正準備導入或整合 AI 工具,可前往 戰國策官網 了解服務內容並預約專人諮詢,讓專家協助制定適合的 AI 策略。
FAQs 常見問題
1. AI 工具真的能取代人力嗎?
AI 可以自動完成大量重複性工作,例如撰寫初稿、整理會議筆記或回答常見問題,但創意、策略思考與人際互動仍需要人類負責。目前的 AI 工具更適合作為輔助,可節省時間並提升品質,而非完全取代人員。
2. 我應該選擇免費還是付費工具?
選擇應根據團隊規模與產出量。免費方案適合個人或小量使用;若企業需要大量生成內容、多人協作或客製化整合,付費方案通常更划算。以 Copy.ai 為例,免費版僅提供 2,000 字生成量toolify.ai,超出後就需升級。
3. 使用 AI 會不會造成資料外流?
有可能。應選擇具備隱私政策與合規認證的供應商,如 Canva 的 Shield 保障企業帳號隱私;對於敏感資料,可以建立內部 AI 模型或透過專業廠商部署在私有雲,避免資料外洩。
4. AI 工具有偏見嗎?
大型語言模型受到訓練資料影響,可能存在偏見。評估工具時要注意供應商是否有偏誤緩解機制,並搭配人員審核與指引,避免生成不當內容。
5. 我公司使用的是 Google Workspace,是否應選擇 Gemini?
若日常工作依賴 Gmail、Calendar、Docs 等,Gemini 的整合能力將大大提升效率。然而仍需評估其他需求,如行銷寫作可能需要 Copy.ai 或 Jasper 的專業模板。
6. 圖像生成工具要怎麼選擇?
若追求藝術風格或創意十足的圖片,可用 Midjourney,但要學習提示語法;若需快速設計簡報或社群圖片,Canva AI 的 Magic Write 與 Magic Design 更直覺。
7. AI 工具會不會影響員工士氣?
適當導入 AI 可以減輕重複性工作,讓員工將時間投注在高價值任務;但若缺乏溝通與教育,可能引起不安。企業需說明 AI 的定位是輔助而非取代,並提供培訓與激勵措施。
8.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 AI 策略?
首先進行需求與流程分析,選擇可擴充的工具;其次建立資料管理與安全規範;再來制定培訓計畫與持續監測效果。也可以諮詢專業顧問,例如戰國策的企業 AI 系統提供完整的分析、部署與教育服務。
結語
在 AI 工具遍地開花的時代,企業若只關注「跟上潮流」而忽略整合與治理,反而可能浪費資源。透過本文深入解析各類 AI 工具的特色與適用場景,並結合評估與導入策略,希望幫助您選擇真正符合需求的方案。最後別忘了,AI 是輔助工具而非萬能救星,唯有持續學習與彈性調整,才能在數位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。如果您需要整合多個工具或客製化解決方案,不妨參考 戰國策 的企業 AI 系統,讓專家協助您的組織實現高效的 AI 轉型。
想了解更多,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0800-003-191或加入戰國策官方LINE:@119m 免費諮詢。
